返回

重生1985:田园致富攻略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十九章 邻里互帮互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钱旭就开始着手准备鱼池的事。他选了院子后面的一块空地,面积大约有两亩,准备分成几个池子,方便分批养殖。

    “小旭,你这是要干啥?”钱父看着儿子在地上比比画画。

    “爸,我想在这挖几个鱼池。”钱旭解释道,“咱家地方大,闲着也是闲着,养点鱼补贴家用。”

    钱父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:“行,你看着办吧。不过得先把房子的事安排好,这可是大事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钱旭点点头,“我已经和钱叔说好了,今天下午就开始打地基。”

    这时,巧云端着早饭走了过来:“先吃饭吧,凉了就不好吃了。”

    钱旭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稀饭和咸菜,心里一暖。巧云总是这样,默默地关心着他的一切。

    吃过早饭,钱旭开始检查昨天放进木桶的鱼苗。小家伙们适应得不错,活蹦乱跳的,看来水温和水质都很合适。

    “大哥,帮我看着点鱼苗。”钱旭对正在院子里劈柴的大哥说,“我得去找钱叔商量建房子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放心吧。”大哥应道,“我会看着的。”

    钱旭走出院子,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。房子、鱼池,还有山上的菌子,每一件事都不能耽误。虽然忙碌,但想到未来的美好生活,他就充满干劲。

    走在村里的小路上,迎面碰到了陈婶。

    “小旭啊,听说你要建新房子?”陈婶热情地打招呼。

    “是啊,陈婶。”钱旭笑着回答。

    “好事啊。”陈婶笑眯眯地说,“你这孩子有出息,懂得孝顺父母。对了,你家那灵芝在哪摘的?带带我呗。”

    钱旭笑着摇摇头:“陈婶,这个可不能说。您也知道,这山里的好东西,谁找到就是谁的福气。”

    “就你小子鬼精。”陈婶笑骂道,“行吧,不说我就不问了。”

    和陈婶告别后,钱旭加快脚步往钱木匠家走去。路上,他的心思又回到了鱼苗上。这批草鱼苗来之不易,一定要精心养护。等它们长大了,不仅能卖个好价钱,还能改善家里的生活。

    第二天,天还未亮,窗外只有几声零星的鸟鸣。钱旭被父亲的轻声呼唤惊醒,揉了揉惺忪的睡眼。屋外传来母亲忙碌的脚步声,灶台上已经飘来阵阵饭香。

    今天终于要给新屋开工破土了,全家早早起床准备。钱旭套上一件半旧的粗布衣衫,来到院子里的水缸边。清晨的凉意让他打了个寒颤,用冰凉的井水拍打在脸上,瞬间驱散了困意。

    “吱呀”一声,院门被推开。钱旭抬头望去,只见小姨父王马辰和三叔钱继山站在门口,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恭喜发财,新房大吉!”两人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响亮。

    钱父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,快步迎了上去:“你们来得真早啊!快进来坐。”

    王马辰刚跨进院子,目光就被墙上的一块皮子吸引住了。他快步走近,仔细打量着那张泛着油光的兽皮:“咦,这不是山獐皮?看这毛色,应该是成年的吧?”

    “前天打的,二十四斤重。”钱旭随口应道,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说今天的天气。

    三叔钱继山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诧异:“好小子,真有两下子!这山獐可不好对付,警觉得很。”他摸着下巴,回忆道:“去年我蹲守了整整三天,连个影子都没见着。”

    钱父笑呵呵地给两人倒了水,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钱旭打猎的经过。说到精彩处,还不忘夸耀几句:“这小子打猎有一套,上次还打到了一只野兔...”

    正说着,木匠钱勇背着工具箱走了进来。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老木匠,手艺精湛,为人也爽快。

    “走,先去看看地基。”钱勇放下工具箱,招呼众人。

    钱旭跟着去到宅基地,重新撒上石灰画线。他特意将鱼池的位置也标注出来,心里盘算着等房子建好,就可以在院子里养些鱼了。

    远处传来粗犷的吆喝声,打断了他的思绪。抬头望去,只见三个中年男人大步流星地走来——正是大舅徐翠山、二舅徐翠明和三舅。

    “你小子还知道干活?”大舅徐翠山瞪了钱旭一眼,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。他一直觉得钱旭整天打打猎的不务正业。

    钱旭抿嘴轻笑,对大舅的脾气早已习以为常。这位脾气火爆的长辈从小就看他不顺眼,认为他不够稳重。

    二舅徐翠明看出气氛有些尴尬,连忙打圆场。他在院子里放了个木墩,笑着说:“来,让大伙看看你的本事。听说你箭法不错?”

    钱旭也不推辞,转身回屋取来弓箭。他随手搭箭,瞄准木墩上的记号,只听“嗖”的一声,箭矢稳稳地钉在靶心处。

    “好箭法!”二舅眼前一亮,连连称赞,“这准头,比县里的猎户都不差!”

    就连一向对钱旭挑剔的大舅,脸色也缓和了几分:“等山里打猎的季节,我带你去山上狩猎。不过记住,打猎要量力而行,别逞强。”

    陆续又来了十几个

第三十九章 邻里互帮互助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